李永乐报道
上海青浦区朱家角古镇境内,黄浦江上游的泖河之中,有一形似梭子,面积仅2400亩的小岛,古名泖岛今称太阳岛,此岛唐代已有人烟,僧人如海建于唐代的泖塔,有1200年历史,是中国仅存五座古灯塔之一。
穿越时空的呼唤
远古时代的那条河水,缓慢地流淌在东方大地,人文气息的灵动,千年岁月的加持,召唤骚人与墨客,名望如擎柱的王安石、朱熹、董其昌、林则徐等,留下许多诗歌和文章,那座唐代耸立至今的古灯塔,似一盏指路明灯,招引远方的旅人。
一千多年以后,农民出身的新加坡企业家陈逢坤,在雇了一艘小船,考察泖岛投资环境,还未进行可行性研究、商业谈判之前,短短十分钟内,就决定与这方水土接缘。
于是,经过人文洗礼,光辉退却的泖岛,有了一个阳光的名字——太阳岛,多了一位有远见的伯乐。陈逢坤在那决定性的一刻,虽然还没有任何商业考量,却邀请文学、艺术和出版界的尖兵,打算为岛屿的今生与来世,塑造崭新的面貌和性格。
来自南洋的对应
南洋诗人学者王润华,三年前结识了陈逢坤,两人对于太阳岛“自然、人文、艺术”的愿景,有着一拍即合的默契,王润华的马来西亚、美国、新加坡、台湾的丰富背景,东西方文化的素养和人缘,正好与陈逢坤的理念,起着互补与促进的作用,两人在如何落实上也有高度的共识。
适逢世纪盛会“世界博览会”在上海举行,世博太阳岛多元文化高峰会议,就成了太阳岛向外投射的第一道阳光。
多元的面貌
王润华召集了华文、英文和马来文作家共11人,其中除了王润华、淡莹、蔡志礼、希尼尔、许福吉、艾禺、李永乐、郭永秀等华文写作人,异族同胞唐爱文、柯宝星和卡马里,都是新加坡英文和马来文圈子的名士。
国际知名的作家陈若曦来了,诗人郑愁予的哒哒马蹄声,也打江南走过,来到了黄浦江下游的太阳岛,还有在中国和海外,拥有无数读者的王安忆、赵丽宏、陈思和等都到场。
多才多艺的郭永秀,带领鼎艺乐团的六人小班子,还有年轻女高音蔡宜芳,为与会作家的诗歌谱曲配乐,为文学作品增值,让视觉增添听觉美感,让文学魅力无限延伸。
花园因百花齐放而美丽,世界因多元色彩而迷人,这正是多元文化论坛主题的崇高意义。
多元的理想
世博太阳岛多元文化峰会,主题是“花园城市与水的神话”,活动既有作家的对话、新书发布会,还有“城市交响曲”的朗读和演唱,我们的舞台在太阳岛,也到世博园区的新闻中心和广场。
在作家的对话会上,不同国家地区的声音,抑扬顿挫地辉映与共鸣。
王安忆说,陈逢坤发现太阳岛,好比莱佛士发现了新加坡。而我说,陈总在进行文化的开垦,后者则是商业的拓殖。
郑愁予说:文明要靠“水”,政治的治理和医学的治疗,“治”字也是从水旁,所以水特别的重要。他怕山水受商业的伤害,太阳岛消除了诗人的顾虑,他要写入作品之中。
唐爱文从事英文诗歌创作,但文学的敏感没有语言的隔阂,对话会开始前的短短几分钟,他翻阅中英对照的“上海太阳岛诗选”,睿眼发现了王安石诗作,一句“巨川非一源,源亦在众流”,神奇蕴涵“多元的力量”,王诗的精髓含义,唐爱文一眼就洞穿了。
复旦大学学者陈思和说:新加坡“地球村小众神安”,是世界文化多元和而不同的典范。他赞扬王润华经常“传播多元的理想”。
陈思和认为,全球化是强对弱的冲击,多元化则是并存和共生,上海世博就是例子。他也表达了“各美其美、美人之美、美美相交、和而不同”的期待。
陈若曦感觉太阳岛推动人文艺术的时机,符合了天时(中国崛起)、地利(上海)与人和(陈逢坤的实践)。她在岛上留宿的第二天起个早,清晨漫步中,深深体会岛上的环保与和谐。
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郏宗培,一针见血地指出,这是一个互补的时代,一个不分大小强弱的时代。
多元的声音
我们也在世博园区,借助新闻中心的场馆和园区广场的舞台,传播来自新加坡的多元文化的声音。
郭永秀带领的华乐小组,弹奏岛国的马来与印族乐曲,以英文创作、形象独特的锡克族作家柯宝星,主持风格幽默风趣,为现场的气氛添姿润色,吸引驻足的眼光,蔡志礼和许福吉中英并用的解说,增添了多元的色彩。
马来作家卡马里,颂唱马来情诗,现场听得懂的或许不多,但他磁性感性兼备的嗓音,仍然富含感染力。
左手写诗、右手微型小说的希尼尔,朗诵了《触墓经心》,借用蔡志礼对他的形象浮雕:不用美丽词藻的希尼尔,确实能“让淡雅的文字散发幽香”。
蔡志礼和许福吉,新加坡文教界的才俊,文学界的多面手,在主持、串场和呈现本身作品上,都达到了圆融的效果。
朗诵功力了得的女诗人淡莹,声情并茂地倾吐她的《心愿》,还和现场观众互动起来,台上台下一起“等待风起、回音、鸟归和火焰”;编剧出身的艾禺,朗读微型小说《一口井》,留下了悬疑与想象的空间。
阳光必然普照
太阳岛岛主陈逢坤在他的办公室,眺望远处绿草如茵的高尔夫场,曾经看见水池中有两个太阳。阳光从远古开始遍洒大地,为万物营造生机,太阳东方升起西方落下,周而复始无远弗届,穿过时间和空间,从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私心。
太阳岛的理念、陈逢坤的理想,正是这股像太阳一样,“和谐共生”思想的传承,这个信念需要很多的传递者、很多的推动力量。
蔡志礼说:“水的神话诞生在花园城市,现代版的文学传说起源于太阳岛”。这只是个起步,共生的理想、多元的声音,必然传得更久和更远。
新书发布会上,三本新书的负责人在台留影: 左起:郏宗培、许福吉、陈逢坤、王润华、希尼尔、蔡志礼。
由新加坡作协与上海市作协联合编选的文集 《城市的足音》在上海的“世界博览会”上发布。
清晨漫步在太阳岛中,让人深深体会岛上的环保与和谐。
新加坡及世界各地的作家拜访上海市作协。
夜晚的新加坡馆仍是人潮不绝。
王润华教授在“世博太阳岛多元文化论坛“上致辞。
参与多元文化论坛的嘉宾,左起: 唐爱文、柯宝星、赵丽宏、郏宗培、郑愁予及陈若曦。
参与多元文化论坛的观众十分踊跃。
郭永秀带领的华乐小组在露天广场,弹奏岛国的马来与印族乐曲, 并由女歌手蔡宜芳演唱多首新加坡作家的诗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