岛屿坐标 - 新华文学演读 将新华文学优秀作品中摘取并重构,借由演与读的双重元素,通过形体、声音、灯光等,寻索平面的文本以外,新华文学焕发的气息、脉搏,与其中的坚毅不拔。
“Taxi in the City”, employed actors, readings, music, light and drama in a 70 minutes staged performance and in doing so, presented in a whole new light, literary text from Singapore’s finest Chinese writers of the post independence generation.
作为2005年新加坡作家节的演出节目之一,“岛屿坐标—新华文学演读”已于8月27及28日,在国家图书馆戏剧中心园满举行。由黄广青监制,林海燕导演,资深广播员颜贵娟及谢燊杰二人参与演绎,制作单位将新华文学优秀作品中,摘取并重构新加坡从建国至今,城市与家国板块之间互涉、延宕,毅然以义无返顾之姿,假借“演与读”的双重元素,通过演员的形体、声音、舞台灯光等,让观众从平面的文本以外,体会新华文学的脉搏,及其坚毅不拔的精神,在岛屿刚欢庆独立40周年之际,再次历经一程家与国深度的文学之旅。
制作单位演出文本的素材从本土的老中青作家群的中筛选出,共有16位作家参与,包括:
希尼尔: a.让我点燃最后一炷香;b.浮动的童年;c.所谓苍鹭,在水何方?
流苏: 重读一条街的历史情境
梁文福: 舅舅说话的那一天
蔡深江: a.漫不经心;b.迷路的地图
林容婵: a.一条流动的情愫; b.写在最后一行的下一行
周德成: 小镇坐标
淡莹: 月色.肝胆
王润华: 沉默的橡胶树
林康: 寻访沈月娘
英培安: 回信,星光,树上
吴垠: 国与家
林仁余: 迁移的声音,一次又一次
黄向京: 女人和小孩
沈帼英: 吃的游戏
小脚趾: 生日感言
荆云: 里外的旅行
谢燊杰(左)及颜贵娟演绎新华文学作品的现场。
|